联化科技人才 浙报专版︱台州人才裂变扩张发展驶入快车道

用户投稿 5 0

浙报专版︱台州人才裂变扩张发展驶入快车道

2017-11-27 07:28 | 陈久忍 冯徐芬

联化科技人才 浙报专版︱台州人才裂变扩张发展驶入快车道

浙江“千人计划”台州(温岭)产业园。

诺贝尔奖获得者兰迪·谢克曼在台州恩泽医院设立工作站,海外引才实现历史性突破;联化科技全资收购英国邦德公司,境外团队式“收割”人才取得重大突破;今年,院士工作站新建数、“千人计划”专家引进人数、“海外工程师”引进人数均创历史新高……

人才二字,简单五划,却力道千钧。今年以来,台州开启科技新长征,以创新驱动裂变扩张、赶超发展,提出要把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和第一驱动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努力打造群贤毕至、精英荟萃的人才高地。

联化科技人才 浙报专版︱台州人才裂变扩张发展驶入快车道

随着一批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高层次创业创新项目、高标准创业创新平台相继落地,一个强有力的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工作机制已在台州形成,一场史无前例的人才发展大裂变正在台州发生着。

台州最大一次境外团队式“收割”人才行动告捷

走出去,成批引进来

联化科技人才 浙报专版︱台州人才裂变扩张发展驶入快车道

2017台州国际人才合作洽谈大会上,9位院士共同启动院士工作站合作共建工作。

今年6月,在宁波举办的浙江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会上,联化科技以1.45亿美元收购英国邦德100%股权在会上正式签约,这是台州有史以来境外投资和并购的最大项目,标志着台州医化产业进入了整合全球人才科技资源的新时代。

联化科技公司董事、总裁温安特是这次并购案的主要推动者之一。温安特曾就职于勃林格殷格翰等世界500强公司,拥有20多年跨国公司管理经验,是国内药企界紧缺的高层次人才,于2015年加入联化科技并入选国家“千人计划”。

引入世界500强高管温安特,是联化科技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举措。联化科技通过人才国际化推动企业国际化,进而开展国际并购,企业迅速实现了脱胎换骨、提档升级。

今年以来,台州企业积极瞄准国际产业优质资源和行业隐形冠军,主动到国际上获取人才、技术等高端要素,有6家上市公司成功进行了8次海外收购,涉及金额达26亿元,团队式“收割”海外高层次人才200多名,形成了“并购一企、带回一批、带动一片”的良性循环格局。

日前,台州联企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台州高新区。这是一家专注于海洋潮流能的高科技公司,技术先进性居于世界前列。“我们经海外引才工作站推荐,参与台州市‘500精英计划’的评选,获得了500精英A类扶持政策。”公司总裁张建洲欣喜地说。

今年以来,台州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引才,与美中医药开发协会、中美企业(波士顿)创新中心、浙江赛伯乐等多家重量级中介机构开展全面合作,建立了一批跨境人才项目孵化器和海外引才工作站,进一步延伸了引才的触角,形成了“海外孵化”“带土移植”的招才引智新格局。跨境人才项目孵化器共推荐来自哈佛大学、麻省理工等海内外名校的人才团队28个,目前已有9个团队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与此同时,台州大力推动“以赛引才”,举办了“和合杯”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模具产业全球创业大赛、台州市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创业大赛等5场赛事,打造招才引才新格局。共吸引了1235名海内外人才报名,38支创业团队入围大奖,17个创业项目签约落地。

11月中旬,为时4天的2017台州国际人才合作洽谈大会成功举办。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451名专家,包括9位两院院士,有288位高层次人才携带创业项目到会,寻找合作伙伴和落地园区。会上,共有125个人才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正式签约项目134个,引进资金5.54亿元,创历年“以会引才”新高。

本次国际人才合作洽谈大会的重头戏,是“人才项目+民企民资”合作交流洽谈活动。“人才项目+民企民资”创业合作模式是台州引进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的重要创新,通过这一模式,本土企业所具有的资金、市场渠道、产业基础等优势资源,可以与高层次人才所携带的项目、科技成果、研发团队等优势资源实现完美嫁接和互补联姻,有效促进高端人才和高新项目落地生根、裂变发展。目前,台州的171家“500精英计划”创业企业中,与本地企业开展股权融资合作的有98家,占比达57.3%,合作金额达7.53亿元。

台州首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工作站落地

引得进,还要引得准

今年10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台州恩泽—兰迪·谢克曼诺贝尔奖获得者工作站”挂牌成立仪式在台州医院举行,美国科学院院士兰迪·谢克曼担任工作站主任兼首席学术顾问。

联化科技人才 浙报专版︱台州人才裂变扩张发展驶入快车道

“台州恩泽—兰迪·谢克曼诺贝尔奖获得者工作站”揭牌 方永乐 摄

兰迪·谢克曼是世界著名的肿瘤研究专家,因发现“真核细胞囊泡运输机制”而获得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个工作站的设立,将帮助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培养高端医药人才,建设更加先进和国际化的创新型平台。”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科教部主任、台州医院院长助理洪盾说,希望工作站为台州生物医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注入科技动力,推动台州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台州重点围绕现代医药、高端制造等主导产业,成系列地打造产业创新平台、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产业落地平台、企业成长平台等各类创业创新平台,各类省级以上平台累计达204个,突出以平台集聚人才,让人才干事有舞台。

生物医化产业一直是台州的主导优势产业,规划到2020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为服务产业发展,台州围绕生物医化产业集群搭建高水平的研究院平台,推进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今年9月,浙江“千人计划”台州生物医化产业研究院在台州学院成立。研究院坚持市场化运作、公司制经营,实行“院企合作+项目负责制+驻院研究”运营模式,建立极具灵活自主性的引才机制和颇具弹性机动的薪酬体系,全职或柔性引进全球生物医化行业一流专家加盟。目前,已成功引进“国千”、国家杰青等人才团队15个,首批聘请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11人,与复旦大学药学院等3家高校院所签订合作协议。

台州市委主要负责人说,该研究院不但能为台州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持,更为重要的是成功探索出了“政府支持、学校运行、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研究机构建设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的地方产业引才聚才新路子,应加快在其他主导产业复制推广,必将有力助推台州产业转型升级。

7月29日,台州大手笔谋划的“千人计划”产业园在温岭正式开园,它将通过创新要素的集聚,快速引进高端创业创新人才,同时也将布局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4个月时间不到,就引进落地7个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创业团队,彰显了台州引才的加速度。台州还在全省率先探索依托产业功能区建立院士工作站,新引进陈十一、陈洪渊、孙颖浩等12位院士共建院士工作站,今年新建成省级院士工作站3家。

除了打造引进高端人才的平台,台州还注重打造培育高端人才的平台。今年7月,浙江台州民营经济学院成功揭牌并开学,致力于打造民营企业家创业创新的“黄埔军校”。台州92.1%的人才集中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既是台州发展的排头兵,也是台州的“第一人才”,台州民营经济学院旨在抓好“第一人才”的培训,给企业家上好创新课,为台州的裂变扩张、赶超发展注入原动力。

台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台州正在大力建设总面积13平方公里的中央创新区以及总用地300亩的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台州科技城综合区)项目,进一步发挥平台聚才的磁吸效应,努力为各类人才提供更宽广、更丰沃的筑梦土壤。

台州力度最大人才新政出台

引得准,更要留得下

10月12日上午,作为首批76位入住者之一,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颜文俊兴奋地搬进了台州市级人才公寓。环境清幽、出行便利的小区,约90平方米精装且家电齐全的公寓,以及书吧、咖啡吧、健身房一应俱全的人才活动中心,让颜文俊感到十分满意。

“人才引进来后,提供高品质的住宿非常重要。人才公寓的推出,非常及时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人才公寓的一系列贴心举措,也让我感到十分暖心。”颜文俊说。

今年5月,台州市向全球人才发出了一封诚意十足的邀请函——《台州人才新政三十条》。这是台州史上力度最大、系统性针对性最强的人才制度创新,政策力度位居全省前列,7项创新制度在全省率先突破。

联化科技人才 浙报专版︱台州人才裂变扩张发展驶入快车道

浙江“千人计划”台州生物医化产业研究院

台州率先开展企业人才工作积分制探索,人才工作先进企业可享受人才公寓分配、人才子女入学服务等相关优惠政策,让引才的成效转化为企业看得见的红利;率先建立企业人才补充养老保险(商业保险),政府为在企业工作满5年的高层次人才缴纳最高100万元的补充养老保险,用可预期的收益实现拴心留人;率先出台企业科研人才创新机构扶持政策,对企业通过独资、并购等方式在境外新建立的重点实验室、研究院、研发中心等科研人才创新机构,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助,引导企业把引才触角延伸到海外……

为吸引人才落户台州,新政还提出专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引进人员,无固定住所的,可申请集体户口,与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未婚成年子女、父母,可申请随同登记常住户口,在户籍制度改革上是全省突破范围最广的地级市。

人才,既要引得进,更要留得下。今年以来,台州着力从优化政策环境、政策落实、服务保障等方面入手,高水平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

台州在短短一个月内出台了34个配套实施细则和工作规程,9个县(市、区)和集聚区、高新区分别出台人才政策21个,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1+X”政策体系。开展声势浩大的新政进企业进单位宣传服务活动,组织561名人才干部走访了2226家企事业单位,同步开展人才政策兑现现场办公,打通新政落地“最后一公里”。

台州按照“最多跑一次”要求,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人才政策兑现一站式窗口,使“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人才政策兑现流程真正落到了实处,仅市本级就兑现了各项资金1亿元。开展高层次人才论坛、创业精英沙龙等人才交流活动11场次,组织“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人才疗休养和体检300多人次,一个高层次人才沟通交流的生态圈正在形成。

台州在全省最早开展县(市、区)委书记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建立了“每月通报、每季例会、每年考核”工作机制,以史上最大的力度、最密的频次向市、县及市级部门主要领导通报人才指标完成情况,并在媒体上公布,迅速形成了各地各部门人才工作大联动的新格局和各县(市、区)竞相引才聚才大比拼的新局面。今年以来,台州全市人才工作势头良好,捷报频传——

新引进“千人计划”专家23名,创单年引进数历史新高;省“千人计划”专家引进总数突破百人大关,达101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2名;台州院士工作站达到了创纪录的39家,其中省级站新建数量位列全省第二;“海外工程师”引进再次加速,引进总数冲进了全省前三强,创历史最好纪录……

公司来了“洋面孔” 浙江海外引才走在全国前列

2017-12-28 07:49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万笑影 吴振宇 李鹏 通讯员 胡斌

联化科技人才 浙报专版︱台州人才裂变扩张发展驶入快车道 核心提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近年来,浙江大力实施“千人计划”,在引进海外人才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为了进一步提升海外引才效果,浙江统筹已有的海外引才渠道,建立首批31家省级“海外引才工作站”,越来越多“洋面孔”的出现,为实现“两个高水平”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潮起之江岸,风从海外来。浙江,正成为越来越多外国专家的选择。

近年来,我省通过海外引智不仅解决了一批关键技术难题,大大缩短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时间,更有效提高了科研水平和引进、吸收、再创新能力。其中,作为核心海外人才,越来越多“千人计划”中的“洋专家”来到浙江、了解浙江、留在浙江,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浙江创新发展。

联化科技人才 浙报专版︱台州人才裂变扩张发展驶入快车道

鸭子是雌还是雄?

转型升级的期待

公司里静悄悄的,职工们都下班了,办公楼的三楼实验室里却灯火通明。焦急、期盼、紧张,大家都在等待一个小生命的降生。

实验台上,孵化箱里约200个鸭蛋整齐排列着,突然,一只黄色的小鸭子颤巍巍地破壳而出。“雌的,果然和之前的检测结果一致!”顿时,欢呼声和笑声透窗而出,打破了月夜的寂静。

“在鸭蛋胚胎早期就可辨别雌雄,这是谢尔盖率领的乌克兰专家团队和中国专家团队通力合作实现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即便时间已过去一年多,诸暨市国伟禽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黄学涛依旧对去年4月的这个夜晚记忆犹新。

谢尔盖是乌克兰国家农业科学院院士、乌克兰标准国际学院院士。2015年,他与谋划组建研发团队、探索高效现代养殖业的国伟禽业一拍即合,成为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的进站院士。

“有了谢尔盖院士,我们‘低小散’的公司破解了多项技术难题,‘洋气’起来了。”公司董事长李柳萌介绍,从父辈手中接过企业的“养鸭棒”,他也曾对企业发展模式有过犹豫,乌克兰专家团队的进驻以及中外专家的有效合作,让他一下有了底气,下决心转型升级。2016年,公司研发的高产抗逆青壳蛋鸭配套系“国绍Ⅰ号”育成与推广项目,获得了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随着技术团队越来越强大,和乌克兰专家的合作也越来越多,去年8月,国伟禽业成立了浙江金蛋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科技人才项目引进、科技成果孵化转移、国际人才项目交流合作的科技型企业孵化。几个月后,“借才引才”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效应扩大至整个诸暨市,由金蛋科技牵头,诸暨市政府出资,与乌克兰核心专家团队共同组建的“中乌生命科学研究院”落地诸暨,谢尔盖担任研究院院长。

如今,不管是工作、考察、旅游,还是去超市、商场,谢尔盖都会拍很多照片,不仅朋友圈里发,回国后也会主动给同事、朋友们看,20名乌克兰专家因为他认识了浙江,来到了诸暨。而这背后,是国伟禽业和谢尔盖更大的雄心,“我们将着力依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引进乌克兰和其他国家的高层次人才和先进技术,大力发展人才经济,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解决企业发展瓶颈,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合作孵化国际一流项目,推动诸暨产业转型升级。”他说。

“以单个引进为主向团队式、平台式和‘走出去’实施国际并购战略发展、由中低端为主逐步迈向高端、专家在浙工作由短期为主向中长期转变,是我省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呈现出的一系列可喜变化和趋势。”浙江省外国专家局负责人介绍,这些,都将进一步助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提升。

联化科技人才 浙报专版︱台州人才裂变扩张发展驶入快车道

道路标志线要不要统一?

中西文化的碰撞

公司要来“洋高管”,语言不通怎么办?文化冲突怎么办?德国专家温安特加入联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当年,即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引起公司上下热议。

700多个日日夜夜之后,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沈燕清却发现,“这都不算事儿,”真正需要融合沟通的,是中西方对工作程序、组织管理的理解差异。

今年3月,温安特前往联化科技江口厂区进行日常安全巡查时,发现厂区内的道路标志线没有统一的标准,当即就建议厂区负责人金永君以统一标准标注出道路边线、人行道、禁停标志等标志线。

当时,金永君觉得这件事情跟其他工作比起来,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所以就没有马上落实,往后推了推。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温安特就专门找他问起了这件事,并反复跟他沟通和讨论,“足足‘盯’了我两个月。”

在这个过程中,金永君也由最初的不理解转为对自身管理的反思。“当时,温安特告诉我,道路标志线的设定,事情虽小,但人员行走、物料运输、消防通道都和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息息相关,合理的道路标志线也是不容忽视的标准规范。如今,厂区内的标志线设置已经调整到位,员工已经适应‘走人行道’的管理要求。”金永君说,事后想想,细化管理才能夯实发展基础,管理提升才能促进转型升级。

“认知碰撞在所难免,但只要磨合好了,带来的发展驱动效果也显而易见。”沈燕清告诉记者,不久,联化科技江口工厂以零缺陷的认证结果通过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检查,这是对公司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极大肯定。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洋专家”来到浙江,与企业、员工、同事的交流碰撞,给双方都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

2014年入选省“外专千人计划”的瑞典光电专家福岭君,在同事的描述中,早已是个“中国通”。他的创业合伙人叶琼霞告诉记者,无论是工作思维还是管理方式,与福岭君的交流已没有障碍。“最大的优势在于他对中西文化的贯通理解,能够帮助我们的创业项目实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客户进行沟通,就像我们最近正在共建的一个项目名字‘创新桥’一样,搭建起了交流合作的桥梁。”

来到浙江,了解浙江,融入浙江,已成为“洋专家”们的共识。省外国专家局负责人认为,国际合作不仅能够引入创新理念和创业机遇,也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外国人的做事方法和思想,而外国专家也可以从中国的发展中学到很多东西,这是一个互补和互促的过程。

联化科技人才 浙报专版︱台州人才裂变扩张发展驶入快车道

愿不愿意留在浙江?

人才高地的吸引

冬日的午后,来自韩国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徐龙云,正在修改技术报告。目之所及,桌上的那部电话,总能让他想起4年多前的那段岁月。

那时,他还在美国工作,是一个个“越洋电话”,将他召唤到了太平洋彼岸。

2013年,常山县万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国外企业产能只占20%,可利润却超过占据80%产能的国内所有企业总和,关键就在缺技术!”万谷电子的董事长温汉军告诉记者,县委人才办主动找他了解人才需求,并带着他多次赴杭州、深圳等地延揽合适人才,机缘巧合之下,了解到徐龙云博士从事的领域恰巧与企业需求对口。

跨国沟通还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常山县城胜利街29号机关大院内甚至还未曾有过“越洋电话”。于是,为了方便与身在美国的徐龙云联系,时任县委人才办主任刘裕良专门跑到电信部门开通了国际长途服务。“徐博士只有早晨起床才有空闲时间接电话,这个点却是常山深夜10点之后。”刘裕良回忆说,电话打起来也很不简单,“我们专门调用了一位精通外语的干部与徐博士对接,而且还要事先和翻译沟通好要说的内容,由翻译和徐博士通话后,再转译给我们。有时要等到夜里12点才能打完这个电话。”

回忆起这段主要依靠“越洋电话”交流的时光,徐龙云也很是感慨。“他们真的很细心,还关心我能不能吃辣。正是他们一次次居中牵线,我和企业的关系才能越来越紧密!”

徐龙云常常感叹,来到常山后,除了考虑技术难题之外,其他的事情都不用操心。有一次,他从韩国赶赴常山的路上,飞机降落在上海虹桥机场后,他急着从机场赶去近在咫尺的高铁站。“我对车站不熟悉,当时有人指路,要我走出机场后打出租车去高铁站,可我转了几个圈也没找到,急得头都痛了!”后来,他电话联系了常山的工作人员,对方耐心地为他指路,这才摆脱了困境。

引进徐龙云之后,常山县还根据相关政策,先后为企业落实“国千”“省千”配套扶持资金600多万元,这也使得“万谷科技”在短时间内实现技术跃升。“现在公司已经填平了技术鸿沟,不再逊色于国外同行。”徐龙云说,目前,公司生产的热电芯片寿命已经从3万小时提高到10万小时,“这几天我正在研发一个与汽车有关的新产品,希望能进一步帮助企业提升技术,打开市场。”

巢暖引得凤凰栖。常山县的政策支持和服务升级,只是我省优化海外引智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省开辟了“绿色通道”,吸引外国专家以各种方式参与浙江经济社会建设。比如,从2017年4月1日起,我省“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与“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的“两证整合”工作开始启动,外国人来浙工作进一步简化相关手续;2016年11月全国首个国际人力资源产业园落户杭州,探索运用市场机制为省内外企业引进国际高端人才智力提供可持续、常态化服务。

据了解,“十二五”时期,我省累计引进各类境外专家达18.5万人次,同比“十一五”增加39%,其中高层次专家3.2万人次。2016年,我省累计引进各类国(境)外专家总数逾5万人次,其中高层次专家约8000余人次,入选国家外专“千人计划”人数连续4年居全国第一。

联化科技人才 浙报专版︱台州人才裂变扩张发展驶入快车道

【浙江新闻+】

“洋专家”带来什么

越优秀的人才,对成功的渴望就越迫切,对机遇的把握也越敏锐。日益融入全球发展布局的浙江热土,正吸引越来越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洋面孔”,从工作到生活,甚至举家搬迁定居于此。

浙江的吸引力何在?究其原因,正是浙江迅猛的经济社会发展、活跃的创新创业氛围造就了集聚天下英才的天然土壤。强劲的资本实力、灵活的发展模式、高效的政府服务、深厚的人文底蕴、宜居的生态环境无不受到不同国家、不同背景外国友人的青睐与赞誉,对他们很多人来说,这一切本身就与西湖与钱塘江一样,是浙江的标志性符号。

徐龙云把浙江比作自己的“第二故乡”。采访时,他提到西湖边长生路上见证中韩友谊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杭州旧址纪念馆”——抗战期间,面对日寇的大肆搜捕,韩国独立运动志士在浙江人民的保护下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我们两个民族的友谊地久天长。”

对这个故乡,徐龙云尽心尽力:来到常山后,他把自己在海外的实验室、研究团队的资源用于解决常山的技术难题。不止于此,他还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渠道。由此,短短四年里,当年小小的“万谷电子”已经衍生出孪生兄弟“亿谷电子”,未来还可能裂变出“兆谷电子”……

在浙江,谢尔盖经历着他的转型。

担任了中乌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如今的他更像一个公司的执行官。

他现在不但要考虑研究院的发展规划,处理引进人才的相关手续和文件,还得带团队到企业考察、对接,“有时,还得充当中外交流的桥梁。”

在洋专家谢尔盖的转型中,诸暨市政府以及诸暨市国伟禽业有限公司都不遗余力地提供帮助:工作上,提供创业创新启动资金、创业场地租金补贴等,生活上,解决住宿、交通等问题。谢尔盖对他的研究院越来越有信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采访外国专家的过程中,记者不仅看到了这些“洋面孔”带来的优秀创新成果、先进管理理念和广泛合作机遇,更看到了思想文化的不断交流与激烈碰撞。外国专家不断融入浙江的生活,浙江也因为多元文化的影响而不断地走向开放与包容。

不同的眼睛,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正如一位外国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的那样,浙江正在国际人才合作中,由student(学生)成为partner(合作伙伴),并且在很多领域很快就要成为teacher(老师)。源自浙江的许多成功经验和优秀成果也备受外国专家的关注,随着合作模式的深化,他们已经不仅仅是引入智力资源,也是一个发展中的浙江所需要的参与者、对话者和合作者,更是浙江发展的见证者、观察者和推介者。(记者 吴振宇 万笑影 李鹏)

听,他们的心里话

引进国际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着更多的资源交互,而浙江良好的产业基础可以为科技人才提供巨大的空间。我希望以自己的工作,在浙江搭建国际化的人才合作平台,吸引来自全世界的优秀人才来到这里。

柯云飞(美国)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执行院长

绿色发展是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备受关注的议题,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希望致力于推动浙江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并最终以我们的创新成果造福全人类。

樽井久树(日本)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超威集团新能源首席专家

可以说,对于国际化的企业发展战略而言,自身的文化多样性有助于促进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因为在浙江的这份工作,我逐步了解和走进这个国家,也在不断地融入这里的社会文化。

温安特(德国)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浙江优厚的人才发展环境和和谐的社会氛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非常希望能在浙江的企业服务直到退休。如果退休之后还有足够的精力,我会在这边继续待着,为我热爱的中国服务,为我热爱的中国企业服务。

蒲阿里(意大利)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瑞立集团技术总监

新一轮的创新浪潮已经启动,而浙江、杭州就处在这一浪潮的前沿。浙商的精神传统、强有力的高校支持、有利的地理位置和已有的经济发展基础,让我深信浙江将成为影响世界的创新之地。

福岭君(瑞典)

省“千人计划”专家、浙江大学光电专家、在杭创业者

相关问答

请问武汉工程大学的E+实验区是干什么的?申请方

好,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关于武汉工程大学E+实验区的介绍:武汉工程大学“E+”双专业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自2006年起实施,2009年被教育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